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、河北广播电视台春节前后携手推出特别节目《我的家乡在河北》。让我们一起溯乡源、忆乡景、述乡俗、觅乡味、及乡物、拾乡技、念乡艺、闻乡曲,感受记忆中的家乡味道。
我的家乡在河北主题曲
演唱者:郭玉红(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、国家一级演员
讲述人 武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任科员 杨建华
第三十七期:邯郸武安,太行山水如画
希望大家跟随我的讲述,一起走进我的家乡武安,感受这座城的独特韵味。
先有舍利塔,后有武安城
武安市历史悠久,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第一批“千年古县”。位于武安市区内的舍利塔则最为有名。据县志记载,武安舍利塔原来是妙觉寺的一部分,塔高约42米,通体砖砌,8角13层,每边长3.4米,挺拔雄伟。塔分内外两层,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,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,可由台阶而上达第九层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,到十一层为柏木架,上托塔刹,武安当地人叫“大金刚变荆梁”。
刻石记载应不晚于宋元祐6年,民间传说“先有舍利塔,后有武安城”,所以,可能更早。1000多年来,虽经风雨剥蚀,地震灾害,至今仍安然无恙。2019年10月,武安舍利塔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前一段儿我们给古塔做了亮化,成为武安一景。
8000年磁山文化
武安不仅历史悠久,文化也是积淀深厚。目前共有7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其中的磁山文化更是证明了武安是世界上人类种植黍粟、饲养家鸡最早的地方。近年来,政府先后投资建成了武安博物馆、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,让武安文化得以延续。
△磁山文化遗址粮食窖穴
武安地方戏:平调落子
走在大街小巷,或田间地头,武安的地方戏平调落子会时不时在耳边响起。平调落子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,流行于冀南、豫北、晋东南地区。平调由豫北一带流传的梆子戏演变而来,落子由武安一带民间所流行的"花唱"发展而来。平调传统剧目有《铡赵王》、《桃花庵》、《两狼山》等。落子以小旦、青衣、小生、小丑、老生戏为主,以表演家庭小戏见长;唱腔、道白使用武安方言,百乐门棋牌,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。
1959年6月,周总理来邯郸视察时,在地委礼堂看了落子《借髢髢》、平调《盘坡》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后来国庆节前毛主席视察邯郸时,看了落子《端花》之后说:"打破了清规戒律,是一个好戏,可以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"。所以说,落子戏唱进了中南海。
武安的春节美食
武安民风淳朴,百姓热情好客,过年都要做好多好吃的。粉丸子、肉丸子、方子肉、过油豆腐、炸山药,还有小麻糖、肉包、豆包,最有特点的是武安大烩菜,就像武安快板里说的:“大米饭,猪肉菜,山药粉皮配海带!”
武安春节民俗活动
每到过年期间,武安地区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,各地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是异彩纷呈,其中武安冶陶镇固义村的傩戏“捉黄鬼”最为热闹。
武安傩戏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