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中国最美县域、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、省级文明城市……临近年底,河北武安大事、喜事不断。
这个以“一钢独大”闻名的全国百强县到底发生了什么?钢铁之城武安是怎样把那么多靓丽的头衔收入囊中的?
带着这些问题,近日,人民网河北频道走进武安,深入基层,倾听民声,感受变化,深入解读钢铁之城变身“背后的秘密”。
为您带来《印象·武安 钢铁之城开出文明花》系列报道——
人居环境整治之后的楼上村(资料图片)。 武安市委宣传部供图
昔日钢铁之城何以实现华丽变身?在当地人看来,这与武安发展理念和思路的转变密切相关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武安市委书记赵洪山表示,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,践行‘两山理论’,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和生态环境短板,这是武安必须有的政治担当。”
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吹响钢城“改革号角”
据介绍,长期以来,武安依靠“一钢独大”的发展模式,在邯郸长期处于领跑地位,其GDP是邯郸东部十个县的总和,且是全国百强县榜单上的常客。
这也让当地发展的思想观念趋于保守。据了解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,当地人都普遍认为,武安是钢铁大市、钢铁强市,根本就不用发展农业和生态旅游。然而,在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下,原来那种依靠资源粗放式发展的思路显然是难以为继的。
“武安要在推进新发展理念上有大的进步,就必须转变思想。”赵洪山表示,“武安要想发展得好,既要抓好钢铁产业,也应该唱好现代农业发展戏,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。统筹城乡,让美丽乡村发挥更大作用,把农村的短板补上去。这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,武安应有的姿态。”
2020年4月,他甫一上任,就马上深入基层调研,随后,武安改革的“第一把火”就选择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上。
“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,赵书记抓得非常紧。9月份,赵书记带领武安市四大班子的领导观摩了96个村,11月份,武安市领导们一天就观摩了46个村。”武安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曹素芝表示,当地通过强有力的措施,有效地改变了农业农村的面貌,真正把农业农村的短板“补了起来”。
绿植环绕的柏油路,颇具“颜值”的文化墙,精巧别致的游园广场……深入武安乡村,你会发现,这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当地乡村按下“美颜键”。
“以前村里垃圾遍地,脏、乱、差得厉害,街道上全是土。现在可比以前好多了。”武安市活水乡楼上村村民王振华笑呵呵地说,原来破旧的危房违建和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不见了,村民们都说,一下子从“村里人”变成了“城里人”。
从景观精致的工业园区泉上村,到干净整洁的康二城镇临泉村,从独具特色的马家庄乡张新庄村,到风景如画的伯延镇仁义村……武安市的乡村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对此,赵洪山表示,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验的是班子,锤炼的是作风,坚定的是党性,造福的是群众。”
在赵洪山看来,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推动乡村振兴只是推进武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切入口。如何将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,锤炼武安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?武安市将改革发展的“第二把火”选择了路域环境整治上。
现如今武安市西三环道路环境变了样(资料图片)。 武安市委宣传部供图
用心书写民生答卷 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
据了解,外地人来到武安,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道路交通环境,道路环境既是“面子”也是“里子”。如果部分道路存在路面破损、尘土飞扬等问题,就会严重影响武安形象。因此,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,武安又将全域道路状况改善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。
309国道是贯穿武安全境的交通要道,也是晋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。当地人一说起它,就能想到“大车拥堵,灰尘满天飞”的典型场景。
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结构影响,“309国道的环境差”成为当地一大顽疾。为改善道路沿线环境,武安掀起了对国道309线“白马互通—涉县交界”段道路环境整治热潮。
“这段路每天车流量在3.6万辆左右,多数是大货车。原来道路两边根本没有绿化带,尘土飞扬倍受社会诟病。”武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邢艮安介绍说,“现在你再到这段路走一走就会发现:以往道路边裸露土地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层次分明的绿植。原来绿化模式单一的中间环岛和四角节点,现在变成了五颜六色、形态各异的主题植物雕塑和绿化景观。”
309国道的改变是当地推进“路域环境整治”的一个缩影。这场整治过程当中,表现尤为亮眼的是,企业周边道路环境的改善。
相关文章: